找到相关内容29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解脱道论分别定品讲要

    分别一切法之尽所有性如所有性。法乐非以恍忽迷离而乐,要於法性分别清晰乃能乐也。所以论言,人得心定,除离盖缠,则心即随意调柔自在,任运而有堪能,足以分别寻思诸法(蕴界处诸法)自相染净因果,而知法之实相,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666673.html
  • 僧教育之宗旨、目标与施实原则

    、劳役服务等,具有消除业障、培积福报、调柔身心、圆满人际、增长知能、成熟僧格等等的好处,其本身即是僧教育的一种方法,当然不可偏废。这里所说的,乃是指不以教育为目的,纯粹只是道场人力的运用(有些道场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3367639.html
  • 殊胜菩提心

    的关系  菩提心与气的密切关系,体现在行菩提心上。行菩提心完全建立在气上,每一愿望的实行都能使气调柔。因为气就是光(果位上则成为光),修菩提心者实际上是以气来上通诸佛,下度众生,完全是气在作用。如收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5268010.html
  • 唐宋元时代贵州佛教述论

    曲为调柔。”[28]故刘禹锡与黔僧义舟谈诗论道,亦非偶然。由此亦知义舟当与刘禹锡为同时代人,皆中唐时人。刘禹锡诗题的“黔南”指的是唐时的“黔州黔中郡”,为唐天宝元年(742年)置,督施、夷、播、思、费...

    王路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20368275.html
  • 敦煌写本《观心论》校勘

    调柔,名为忍辱。能制舌贼 ,不贪邪味,赞咏讲说,无疲厌心,名为精进。能降身贼,於诸触欲,心湛然不动,名为禅定。能摄意贼,不顺无明,常修觉慧,乐诸功德,名为智慧。若能永除六贼,常修净六根,是名六波罗蜜行[...

    宗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4471679.html
  • 止观——宗萨钦哲仁波切

    就是洞彻现象本质的智慧。不过要产生“观”之前,心必须先用“止”调柔才行。平常我们的心到处乱跑、东蹦西跳,就像尾巴着了火的猫一样,完全失去控制;烦恼波涛漫天汹涌,念头追逐紧密相连,念头之间的间隔一点都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1676314.html
  • 班禅洛桑却季绛称(慧贤法幢)的历史(一)

    。  此心不随贪嗔转,应于佛语悦意藏,  空性大悲心要道,时刻不离修极善。  外虽闻思等未决,为除生死根本故,  内应修心令调柔,此即摄法深要途。  身相空融本尊身,语声空诵常不断,  意乐空界不动摇...

    云增·耶喜绛称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4978282.html
  •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思所成地体义伽他经论对照(上篇)[2]

    如是正信为依为导,便能越度诸欲暴流。   云何“无逸能超大海”?谓于彼定终不爱味,乃至亦无坚著安住,唯除为证诸漏尽智,专注其心,由此定心清净、鲜白、正直、调柔,于四圣谛能入现观,乃至证得诸漏永尽。如是...

    陈琼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3278954.html
  • 达摩祖师禅法十种

    名为持戒;能伏鼻贼,等诸香臭,自在调柔,名为忍辱;能制口贼,不贪诸味,赞咏讲说,名为精进;能降身贼,于诸触欲,湛然不动,名为禅定;能调意贼,不顺无明,常修觉慧,名为智慧。六度者运也,六波罗蜜喻若船筏,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60082176.html
  • 年龙父母《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》(五)

    非常简单。因为你只要观察一下自己的心,观察一下自己的心是否调柔,为什么有嗔恨心,观察这样的因缘并使自己的心能安止,这样就可以;这样一来,心中就没有任何的嗔恨,那外头的敌人自然会消溶,没有任何的敌人可言...

    年龙上师

    佛子行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5074184706.html